冲浪资讯网

“数字引擎”加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

小M

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.5万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39.8%;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超八成,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——记者从日前在广东汕头举办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获悉,我国数字经济在保持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,正向结构更优、动力更足的方向迈进。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,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。


“数字引擎”加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.jpg


通过建立智能化研发云平台,长安汽车(17.830, -1.16, -6.11%)与海外设计中心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产品联合开发,产品研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4个月。依靠一张工业互联网,海尔沈阳冰箱厂建成互联工厂,一条生产线可以支持500多种型号产品的“柔性生产”,企业个性化定制生产增长18%。游客旅游出行,通过目的地智能导航可以提前锁定景区车位……从生产车间到日常生活,一大批数字技术应用走进现实,折射出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。


近年来,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加速创新,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。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、辐射范围之广、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。


看发展规模——大会期间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(2022年)》显示,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,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.5万亿元,同比名义增长16.2%,占GDP比重达到39.8%。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、支撑作用更加明显。


“2002年到2011年,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速,数字经济仅仅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。2012年以来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,数字经济年均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,已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。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。


看数字产业蓬勃态势——“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平台不断涌现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”工信部总经济师许科敏介绍,截至2021年年底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达到14.1万亿元,软件业务收入达到9.5万亿元,电信业务收入约1.5万亿元,分别是2012年的1.7倍、3.8倍、1.4倍。


看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——目前国家级、行业级、企业级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构建,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,连接工业设备超7800万台(套)。协同研发设计、无人智能巡检、数字工厂、智慧矿山等新场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蓬勃兴起。


上述报告显示,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.2万亿元,同比名义增长17.2%,占GDP比重为32.5%。王志勤认为,数字经济加速向结构更加优化的方向演进,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。


“数据显示中国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果逐步凸显。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,整体来看,中国数字经济在保持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,正向基础更牢、结构更优、动力更足方向迈进。


业内专家表示,数字经济是畅通经济循环、激活发展动能、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,面向未来,要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潜能,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。


记者获悉,工信部等多部门正加快推出组合措施,加强技术攻关,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,面向应用需求,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。


聚焦关键软件等重点领域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,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(39.490, -0.30, -0.75%)名城、中国软件名园等,打造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……数字产业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,多举措将进一步发力,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。


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,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,加快数字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……按照适度超前原则,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。


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,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,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行动,培育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……面向应用需求,系列措施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。


“融合创新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,将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,推动企业上云用云,全面深化研发、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,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深化‘5G+工业互联网’应用实践。”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说。


推动数字经济更好赋能实体,还需要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潜力。工信部表示,将进一步支持央企、互联网企业开放通信、金融、电力等市场亟需数据,提升数据供给数量。支持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平台,发布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指引。


“数字经济增长的潜力来源在于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,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要促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应用。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表示,要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把构建核心技术和产品生态体系摆在突出位置,推动行业企业、平台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。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创新发展,加强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试点示范,加快培育壮大融合发展新产业(45.300, 0.70, 1.57%)、新模式、新业态。同时加快培育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,不断增强企业主体活力。